什么花样,谁的年华——howie笑看《花样年华》
什么花样,谁的年华——howie笑看《花样年华》
所谓众志成城,当越来越多的人宣称“我爱王家卫”的时候,当人民生活水平开始上升到可以让大家有钱玩小资情调的时候,当连什么都不懂的碟铺老板都开始向你推荐王家卫的电影的时候,他电影里的亲民/媚俗(当俗人也变得风雅,或者说当风雅也成为世俗的时候,媚俗和媚雅本来就是一回事)特性也开始逐步展示出来。另一方面,这个来自香港的胖子也开始在世界各地搜刮各大奖项,渐渐成为亚洲影坛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最终在华语电影圈中获取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不可否认,王家卫确实是很有两把刷子的。有人将之总结为“村上春树味十足的台词、魔幻现实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加后现代文艺腔作风、MTV似的恍惚镜头、街头流行的酷表情、古龙似的醒世格言、浓浓的怀旧情调”。我当然也不会忘记19岁的时候看到《重庆森林》时的激动,如同我不会忘记看过《春光乍泻》之后的百般滋味。可是那个时候我就想,王家卫已经在这部戏里把能玩的手法都玩到尽了——换句好听的话说,这是王家卫最为成熟的作品——下一步他还能怎么样?
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说,如果裹足不前,王家卫就卡在这里了。
结果他真的就卡在这里了。
如果一个导演风格的一切都开始表象化的时候,如果当这些表象化的东西不断被人复制拼贴——甚至连导演本人也开始复制拼贴的时候,这种风格还有没有一再重复的必要?
有。只要他/她还有对现世和人心的关怀,风格重复又怎么样?
可是在《花样年华》里,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不见了,城市众生的变形群像消失了。表面上看起来王家卫把眼光投向了更为隐秘微妙的感情,可事实上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在这部戏里,内心的挣扎与纠缠已经完全被六十年代的怀旧气氛淹没,人物、情感、故事背景无一不是王家卫手中的工具。因为杜可风老妈生病,戏拍到一半的时候王家卫找来了长期跟侯孝贤合作的摄影师李屏宾;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连摄影风格都那么的贴和这种怀旧,没有了杜可风的晃动与破碎,长镜头的古典和慢镜的暧昧反而相得益彰。还有一点无可否认,梁朝伟和张曼玉的表演都已经是饱满圆润成熟欲滴,日臻化境了。这部片子的一切都是那么精致,如同张叔平手下、张曼玉身上那一件件精美的旗袍。
可是精美真的就是一个电影人的终极追求吗?难道王家卫想要的真的就只是浮华若此吗?或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已经不再年轻已经人到中年?(老人当然需要怀旧,可是还有一样东西叫生命沉淀。说实话,我有点担心那个拍出了《孤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杨德昌了。)我当然不知道王家卫怎么想,我只知道这一次的自我重复,让这个最有希望成为电影大师的香港人离电影越来越远了。
花样年华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当一切的花样都无以为继的时候,我们只能空着两手握一个并不存在的怀旧年华。而这个怀旧年华,其实只属于王家卫自己——片中的上海话和玄乎的柬埔寨结尾显然是王家卫私人情意结的隐秘投射。
当然还会有许多人选择和王家卫一起在回忆里意淫,假借着这部电影去寻一个虚空,找一个幻觉。
因为媚俗有理,小资万岁;因为城市里的人民,明天还要继续生活。
不可否认,王家卫确实是很有两把刷子的。有人将之总结为“村上春树味十足的台词、魔幻现实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加后现代文艺腔作风、MTV似的恍惚镜头、街头流行的酷表情、古龙似的醒世格言、浓浓的怀旧情调”。我当然也不会忘记19岁的时候看到《重庆森林》时的激动,如同我不会忘记看过《春光乍泻》之后的百般滋味。可是那个时候我就想,王家卫已经在这部戏里把能玩的手法都玩到尽了——换句好听的话说,这是王家卫最为成熟的作品——下一步他还能怎么样?
那个时候我对自己说,如果裹足不前,王家卫就卡在这里了。
结果他真的就卡在这里了。
如果一个导演风格的一切都开始表象化的时候,如果当这些表象化的东西不断被人复制拼贴——甚至连导演本人也开始复制拼贴的时候,这种风格还有没有一再重复的必要?
有。只要他/她还有对现世和人心的关怀,风格重复又怎么样?
可是在《花样年华》里,边缘人群的生存状态不见了,城市众生的变形群像消失了。表面上看起来王家卫把眼光投向了更为隐秘微妙的感情,可事实上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在这部戏里,内心的挣扎与纠缠已经完全被六十年代的怀旧气氛淹没,人物、情感、故事背景无一不是王家卫手中的工具。因为杜可风老妈生病,戏拍到一半的时候王家卫找来了长期跟侯孝贤合作的摄影师李屏宾;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连摄影风格都那么的贴和这种怀旧,没有了杜可风的晃动与破碎,长镜头的古典和慢镜的暧昧反而相得益彰。还有一点无可否认,梁朝伟和张曼玉的表演都已经是饱满圆润成熟欲滴,日臻化境了。这部片子的一切都是那么精致,如同张叔平手下、张曼玉身上那一件件精美的旗袍。
可是精美真的就是一个电影人的终极追求吗?难道王家卫想要的真的就只是浮华若此吗?或者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已经不再年轻已经人到中年?(老人当然需要怀旧,可是还有一样东西叫生命沉淀。说实话,我有点担心那个拍出了《孤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杨德昌了。)我当然不知道王家卫怎么想,我只知道这一次的自我重复,让这个最有希望成为电影大师的香港人离电影越来越远了。
花样年华还有另一种解释,那就是当一切的花样都无以为继的时候,我们只能空着两手握一个并不存在的怀旧年华。而这个怀旧年华,其实只属于王家卫自己——片中的上海话和玄乎的柬埔寨结尾显然是王家卫私人情意结的隐秘投射。
当然还会有许多人选择和王家卫一起在回忆里意淫,假借着这部电影去寻一个虚空,找一个幻觉。
因为媚俗有理,小资万岁;因为城市里的人民,明天还要继续生活。
輕儛菲揚- 一品大员
-
帖子数 : 43
年龄 : 36
性格 : 很难确定
注册日期 : 08-03-01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